“沒有聚酰亞胺,就沒有今天的微電子技術。”近日,廣東工業大學教授閔永剛及其研究生簡凌鋒的項目《塑料黃金——特種聚酰亞胺的中國力量》通過多項技術創新解決“卡脖子”問題,在第六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獲得金獎。這個優質項目的背后,得益于廣工設立華南地區首個高校機器人學院,以交叉學科、校企合作培養智能制造業的創新人才。
近年來,廣工高水平大學建設成績亮眼:躋身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榜單全球500強、位列泰晤士2021世界大學中國大陸高校第34—50名、以第一完成單位斬獲3項國家科技獎二等獎、獲批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、服務6000余家企業……
“與廣東崛起共成長,為廣東發展作貢獻。”廣工黨委書記胡欽太表示,廣工將堅守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,面向國家戰略和廣東發展需求,聚焦改革創新,力爭建設一流高校,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
思創攜手打造三全育人“大思政”
與簡凌鋒同時獲得第六屆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的,還有廣工2017屆畢業生車洲的自主創業項目《參芪草——助力西部鄉村振興的參芪草》。從解決自家藥材滯銷困境,到帶領團隊返鄉創業,深耕“參芪草”扶貧項目,開啟道地中藥材產地振興之路,車洲在大山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,成為廣工深化思創融合教育改革、協同育人的生動典型。
近年來,廣工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,發揮教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。近年來先后打造“大德育工程”“星耀工大·筑夢成長”“青年紅色筑夢之旅”“青春演播廳”等品牌活動,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,培養學生愛國情懷、社會責任感、創新精神、實踐能力。
廣工還堅持開門講思政課,與廣東美術館、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、廣州農講所等校外紅色教育基地共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基地。思政課教師和“雙帶頭人”黨支部書記還開展合作教學,“院士樹人講堂”“學生社區思政園”“第二課堂成績單”贏得廣大學子喜愛。
日前,省教育廳公示高校“三全育人”體制機制建設試點單位、“八個相統一”高校思政課建設示范點培育單位,廣工全部入選。
“廣工著力強化教師隊伍與管理隊伍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、線上思政與線下思政的‘三個協同’建設,將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、各方面、各環節,構建三全育人的‘大思政’格局。”胡欽太說。
跨界融合培養創新驅動“廣工軍團”
“入選了!與世界名校同臺競技,我們有信心。”不久前,廣工粵港機器人聯合學院學生們又收到了好消息:剛剛摘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季軍,還拿到了第十九屆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國際交流大會的“入場劵”。
作為省屬理工科高校“長子”,多年來廣工始終強調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,把創新成果轉化在南粵熱土上,培育一大批勇于投身技術攻關、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“廣工軍團”。人才培養獲得廣泛認可,廣工成為全省唯一囊括教育部“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”等7項國家級創新創業榮譽稱號的高校。
其中,跨界培養成為廣工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。廣工設立了粵港機器人學院、集成電路設計聯合學院、印制電子電路學院、科技金融班等多個新工科人才培養特色學院(班),實施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、卓越工程師教育試點、特色化實踐培養”等N種培養路徑。今年7月,廣工與省第二人民醫院攜手“醫工融合”,在先進診斷和醫療技術研究方向開展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,又邁出了最新一步。
廣工“大手筆”打造的2萬多平方米的創客空間和創業孵化基地已成為歷屆創新學子的“加油站”,全鏈條的服務獲評“國家級眾創空間”,目前有超過100個學生創新團隊“駐扎”。每年還設立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000余項,參與學生達6000余人。3年來共孵化創新創業項目400余個,學生注冊企業65家,畢業生自主創業439人,累計帶動2000余人就業和創業。
“我們正在修訂、凝練人才培養方案,致力于培養有家國情懷、有國際視野、有堅實基礎、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,努力形成特色鮮明、有影響力的人才培養‘廣工模式’。”廣工校長邱學青說。
來源: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吳少敏
通訊員 杜清 陳少徐 黃華利
原標題:《“跨界”培育一流創新人才》